作者:廖子軒
希望未來的生活中繼續提升心性,磨煉靈魂,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一點,心懷感恩,認真做事,反思自己,成就大家!
在公司的讀書匯活動中,我有幸拜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在這本書的扉頁中,稻盛和夫先生提出了兩個問題: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并給出了答案:提升心性,磨煉靈魂。這本書是稻盛和夫先生對自己人生的總結和反思,也是他成功路上的寫照。讀書的過程,是心靈的洗禮,是靈魂的修煉,是自我的一次反思與成長。
好的心態才能有好的未來,稻盛和夫曾說:“在改變自己心態的瞬間,人生就出現了轉機,此前的惡性循環被切斷,良性循環開始了?!狈e極的心態能讓一個人出現積極的精神面貌:樂觀、開朗、大方、穩重……從而讓我們能夠積極的影響到周圍的人和事情,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幾種心態。
首先是感恩的心態,稻盛和夫先生告訴我們,要隨時準備說謝謝,要將感恩刻于童心,我們也要感恩身邊的萬事萬物,感恩家人給予的支持、理解與陪伴,感恩領導、同事給予的指導、幫助與協助,也要感恩公司給予的平臺和機會,讓我們可以盡其所能的成長并且展示自己。
第二是認真的心態,認真做好自己,靜下心、沉住氣、耐住寂寞,盡量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對于一個人來說,讓你成長的動力和壓力只能來自于一個人:自己。就像稻盛和夫先生所說的:“鍥而不舍干到底,結果只能是成功?!闭J真地過好每一天,不求一日千里,只求天天向上。
第三是反思的心態,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項精進中的第三項,就是反思自己,這和《論語》中孔子的態度不謀而合: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一個人成長的助力,認真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是反思的人往往能成功,為什么呢?萬事萬物都有它的規律,我們的反思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人做事的時候有什么優點和缺點,而這往往是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指南針,讓我們更加迅速地找到成功的方向。
第四是利他的心態,《老子. 道篇》(第七章)有這么一段話: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我們不僅僅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也是整個大社會的一部分。當今社會,物欲橫流,自私自利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很多時候人與人的關系也變成了利益當先。因此我們需要有一個利他的心態,從利己的小我轉變為利他的大我,讓周圍的人感受到自己的善意,從而促進他人,進而讓整個團體共同進步,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彼?,在利他的同時,我們自己往往也會收獲到同樣的東西,甚至更多。因此我們需要有一個利他的心態,相互給予,便是相互成就。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薄痘罘ā愤@本書,以我的人生閱歷還不能完全讀懂,目前在我生活和工作中平時的做事方式與態度,與書中描述的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希望我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繼續提升心性,磨煉靈魂,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心懷感恩,認真做事,反思自己,成就大家!